青岛创用水“节”径:工业取水占比降三成
文章编辑:【河南省松山机电设备有限公司】发布日期:2021-05-17 10:23:07
青岛日报/观海新闻记者 吴 帅
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
数据显示,青岛市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186立方米,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.5%。多年来,青岛市积极应对本地水情实际,始终坚持节水优先,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,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行政指导、经济制约、科技挖潜等多手段相结合的节水管理模式,形成了全民参与节水的社会氛围,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青岛水资源利用“节”径。2002年青岛市创建成为全国首批节水型城市,2011年、2015年和2019年三次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,青岛市水资源利用率居全国前列,树立了节约用水的青岛样板。
节约用水成为伴随青岛发展的不变主题。5月9日至15日为第三十届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,活动主题为“贯彻新发展理念,建设节水型城市”。5月9日上午,市水务管理局主办的城市节水宣传周启动仪式在李沧文化公园举行,其间将开展节水进校园、进社区,公众开放日和便民水质检测等活动,向市民宣传用水知识,增强公众节水意识。
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,作为用水大户,工业节水是目前缓解水资源短缺,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。
近年来,青岛市区通过积极整顿或关闭技术落后、浪费资源、水污染严重的企业等措施,实现产业结构向节水环保型转变。目前,工业取水量在总取水量中所占的比值已由之前的60%下降到30%。我市还积极组织各系统大搞节水技术挖潜,推广采用串联用水、循环用水、污(废)水处理回用等节水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设备,降低单位产品耗水量,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、青岛石化、青岛卷烟厂等企业成为青岛工业节水先进单位。
通过节水技术创新和项目改造,企业的节水潜力得以深入挖掘,降低了单位产品耗水量,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2%以上,节水效果明显。
不只是在工业领域,全民节水行动也不断深入。目前全市共创建命名了133个省级节水型企业(单位)、81个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,省级节水型载体创建数量及质量位于山东省前列,平度市、原胶南市、胶州市、原即墨市、莱西市先后创建成为山东省节水型城市。
据市水务管理局有关人员介绍,目前我市已建立了以管理、巡检、应急处置“三位一体”的供水管网运行管理体系,逐步推行一户一表改造,加强居民楼院供水管道、水表等设施更新改造,有效降低了供水漏损率。目前全市已由供水企业接管的居民一户一表数量为221.5万户,2021年又启动了全市4.3万户居民一户一表改造工作。
在“节流”的同时,青岛也在积极“开源”,在推进再生水、海水、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方面从未止步。青岛市是全国最早开展再生水利用的城市之一,集中再生水利用设施不断完善,目前已经完成了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,青岛市内七区一级A标准的处理能力为192万立方米/日,市区已配套建设了8座集中再生水处理设施,敷设再生水主干管道360多公里,再生水处理和输送能力进一步提高。单体再生水利用设施逐年增多,相关企业单位和居民小区共建设单体再生水利用设施50余座,部分单位实现了污水零排放。目前我市呈现出单体再生水和集中再生水双管齐下、规模利用的局面,2020年青岛市七区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%以上,再生水广泛用于工业冷却和工艺、绿化、保洁、冲厕、基建、河道景观、水源热泵等方面。
青岛还利用沿海城市优势,向大海谋水。青岛拥有目前全国最大的市政海水淡化项目,全市海水淡化设施日产能力为22.4万立方米,占全国海水淡化产能近七分之一,海水淡化年利用量3000万立方米以上,居全国领先水平,主要用于沿海发电、钢铁、化工等企业工艺用水,以及作为市政补充用水和战略储备用水,为保障我市城市供水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本文来源:青岛日报